为促进我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沟通交流,增加对相关领域前沿进展的了解,为创新性研究提供思路和灵感,青促会煤化所小组组织开展主题为“聚集?交流?创新”青年学术论坛活动,并将于本月举行一系列的学术活动。活动主要包括所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学术报告和我所青年科技工作者英文学术交流。
主办: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山西煤化所小组/人事教育处
学术论坛:第一场—能源
时 间:2012年5月15日,14:30
地 点:能源楼2层报告厅(西北角)
(一)不同气化炉内熔渣流动性研究
报告人:张建胜(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煤气化、流化床和粉煤燃烧及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担任国家863、 973、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入选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循环流化床和煤气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氮肥工业协会技术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二)用于C-H键活化的低温非贵金属催化剂设计
报告人:马 丁(北京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
2001年毕业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2001~2005年于牛津大学/Bristol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用于能源催化的新型催化剂设计;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催化反应机理的原位研究;仿生多相催化。
学术论坛:青年英文学术交流会
时 间:2012年5月18日,14:20-17:20
地 点:能源楼2层报告厅(西北角)
学术论坛:第二场—材料
时 间:2012年5月22日,14:00
地 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一)石墨烯:界面、组装和功能化
报告人:杨全红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鹏城学者”(短期)特聘教授/博导,中科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1994年天津大学工学学士、1999年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工学博士,曾在中科院金属所、法国科研中心、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从事科研工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英国碳素学会“The Brian Kelly Award”获得者。《Carbon》(SCI刊物, IF:4.9)、《天津大学学报》、《新型炭材料》(SCI刊物)等刊物顾问编委或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先进碳质材料(石墨烯和碳纳米材料)和储能材料(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完成和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近20项。迄今在JACS、Nano Lett、Adv Mater、ACS Nano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近70篇(其中一半以上发表在SCI影响因子4.0以上刊物),SCI引用次数近1300次。授权专利16项。
(二)碳纤维微观均匀性的表征新方法
报告人:贺连龙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博导。1984年兰州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1993年金属研究所工学博士;1994-1997年在日本无机材料研究所做特别研究官;1998年破格晋升研究员,2000年成为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韩国KAIST、意大利科学院米兰材料研究所、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和访问。主要研究方向:固体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缺陷、界面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涉及材料主要包括金属间化合物,高永磁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及低维无机材料,近几年开始炭炭复合材料和炭纤维等炭材料。在SCI收录的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合作撰写了3部专著的部分章节(其中一部为英文);申请专利9项;先后获得各种科学奖5项(其中国家奖1项,省部级奖2项)。
时 间:2012年6月21日(周四),10:00
地 点:能源楼第一会议室(二层西北角)
报告题目:有序介孔碳基催化材料应用于绿色碳科学
报告 人:万颖
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女,1975年出生于山西省。1992年考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学习,2002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工作,200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5年9月—2007年6月在复旦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赵东元院士。万颖教授主要围绕杂化介孔材料的组装及其在绿色化学及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催化应用开展基础科学研究。近年来发表SCI论文60余篇,被他引2000余次。出版专著1部,参与撰写3部专著中3章。2010年获得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时 间:2012年7月4日(周三),15:00
地 点:能源楼第一会议室(二层西北角)
报告题目:基于绿色化学原理的生物基能源、材料与化学品研究
报 告 人:牟新东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任研究。男,1979年出生,山东人。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学院,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寇元教授。2005-2008年于日本东京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Prof. Yasuhiro Iwasawa。随后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任副研究员,2010年6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绿色化学催化团队负责人。先后主持承担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山东省、青岛市重大科技计划及企业合作项目多项,经费一千余万元。目前主要从事绿色化学与催化化学方面的研究,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已在J. Am. Chem. Soc.、Chem. Commun.、Green Chem.、J. Mater. Chem.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4项,已获授权2项。
欢迎实验室职工、学生积极参加!